"我手都在抖......最后一颗黑球,我告诉自己:雷佩凡,你行的!"22岁的中国小将瘫坐在椅子上,眼眶发红。10比9,他绝杀了卫冕冠军凯伦·威尔逊,整个克鲁斯堡剧院瞬间炸开了锅。这个来自河南的小伙子,用一杆价值连城的制胜球,把世界排名第二的顶尖高手送回了老家。
这届斯诺克世锦赛简直比过山车还刺激。中国军团6人杀进16强,创下历史最佳战绩。另一边,塞尔比、罗伯逊这些大牌球星集体"翻车",球迷们直呼活久见。要知道在斯诺克这个英国人统治了上百年的项目里,还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组团冲击冠军宝座。
雷佩凡赛后接受采访时,说话都带着颤音。这个平时在训练基地最爱吃烩面的小伙子,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掀翻卫冕冠军。"最后一局我手抖得连水杯都端不稳,那颗黑球打进的时候,我脑子一片空白。"他的教练在旁边补充道:"这小子平时训练就爱较劲,没想到把倔劲儿用在这儿了。"确实,从资格赛一路杀上来,雷佩凡就像打不死的小强,越到关键时刻越来劲。
赵心童那边的画风就完全不同。10比4轻取杰克·琼斯,整场比赛打得那叫一个行云流水。有球迷开玩笑说看赵公子打球就像看德芙广告,丝滑得让人起鸡皮疙瘩。这位被称作"中国火箭"的年轻选手,走位精准得像是用尺子量过,让对手连抱怨的机会都没有。赛后更衣室里,他还哼着小曲儿,完全看不出刚打完一场恶战。
庞俊旭和张安达的"内战"更是精彩。两位中国选手在克鲁斯堡的绿茵台布上杀得难解难分,最终庞俊旭靠着连续三杆50+的强势表现,把"墨王"张安达送回了酒店。"达哥,对不住了!"庞俊旭赛后挠着头,笑得有点不好意思。要知道在训练基地里,他俩可是经常一起撸串的好兄弟。
种子选手们的集体崩盘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。卫冕冠军威尔逊在球员通道摔了球杆,嘴里嘟囔着见鬼。四届世锦赛冠军塞尔比输球后苦笑说自己打得像业余选手。澳洲"火炮"罗伯逊更绝,直接黑着脸拒绝采访。这些平时在电视上威风八面的大咖们,这次可真是栽了大跟头。
为啥这次中国选手能这么猛?训练基地的厨师老王最有发言权。他说这些小伙子们每天训练完,都要加练到深夜,有时候他留的夜宵都凉了还没人来吃。体能教练则透露,为了适应长局制比赛,队员们经常要连续打十几个小时的对抗赛。这种玩命的训练方式,让中国选手在体力上占尽优势。想想看,奥沙利文都快50岁的人了,哪经得起这帮小年轻的轮番冲击?
16强的对阵表一出来,球迷们就炸开了锅。庞俊旭要对阵奥沙利文,这简直就是火星撞地球。训练基地里,队友们起哄让庞俊旭请客,说他抽到了"头彩"。这小子倒是心大,笑着说能和偶像交手,输了也值。不过转头就在训练室里加练到凌晨两点,看来嘴上说不在乎,心里还是憋着股劲儿。
下半区的形势就不太妙了。丁俊晖和肖国栋掉进了"死亡半区",特鲁姆普、希金斯、马克·威廉姆斯这些狠角色全挤在一块儿。球迷群里有人哀嚎这签运也太背了,丁俊晖倒是淡定,说了句打谁不是打,干就完了。这种混不吝的劲儿,倒是很有当年那个神挡杀神的"中国龙"风范。
斯诺克这个项目,中国人玩了不到三十年。从最初丁俊晖一个人单打独斗,到现在能组团冲击冠军,这条路走得不容易。训练基地的墙上还挂着当年丁俊晖第一次夺冠时的照片,那时候他身边连个陪练都没有。现在可好,一屋子世界排名前三十的选手,训练时都得排队等球台。
雷佩凡绝杀威尔逊的那个晚上,整个训练基地都沸腾了。厨师老王特意煮了一大锅烩面,说这是"庆功面"。年轻队员们边吃边讨论战术,吵吵嚷嚷得像是在菜市场。教练组也不拦着,由着他们闹腾。这种轻松的氛围,在以前那个把斯诺克当苦修的时代,简直不可想象。
接下来的比赛,谁都说不准会发生什么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这帮中国小伙子已经创造了历史。他们用球杆在克鲁斯堡的绿茵台布上写下新的篇章,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斯诺克的力量。至于能不能夺冠,球迷们倒是看得很开——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够本了,剩下的就交给运气吧。毕竟在斯诺克的世界里,有时候一颗幸运的晕袋球,就能改变整个比赛的走向。
这篇文章只是我个人的看法,没法给你提供什么投资方面的建议哈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你赶紧联系我们去处理就行啦。
